考核要求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考核要求 >> 考核要求
考核要求

    《楚辞》象征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,本着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按照“能实不虚,虚实互补”的原则开发设计,达到“虚中达真”的目的。因此,考核要求将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和在线实验中的综合表现。

    考核方式:考查。

    考核成绩:优(90-100分)、良(80-89分)、中(70-79分)、合格(60-69分)、不合格(60分以下)五个等级。

    考核内容:课前预习与测验、在线实验操作和能力测试、实验总结撰写、课后延伸交流等四个部分。根据每项考核指标的重要性,分别予以一定权重,最后由此计算学生的综合成绩,评定等级。旨在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学生水平和学习态度,为后续教学方法改进提供数据参考。

    具体考核指标和评分权重设置如下:

考核项目

考核内容

考核场所

考核时间

考核方式

权重(%)

课前预习与测验

1.对《楚辞》基本性质、《湘君》《湘夫人》题旨内容的掌握情况;

2.了解实验系统中植物、器物、动物物象的物理属性、形貌特征。

在线和实验室内完成

实验前一天

根据实验内容,指导老师设置试题,系统自动抽取10道选择题,形成课前测试试卷,学生在线答题,指导教师评分

15

在线实验操作和能力测试

1.了解《湘夫人》的主旨,熟悉实验流程;

2.掌握《湘夫人》中的植物、器物、动物象征体系,对每一物象的特性及其在《楚辞》中的作用有清楚认知;

3.结合诗歌,了解古代建筑的基本建造构件;

4.根据文本内容,建立植物与水室、器物与对象、动物与环境的对应关系,完成诗歌意境的建构。

在线和实验室内完成

整个实验期间

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对水室的合成构建,系统依据正确的对应关系得出相应分数。规则为:一次完成得5分,二次完成得3分,三次完成不得分,进而给出实验得分

60

实验总结撰 写

1、认识《楚辞》象征体系的具体内涵;

2.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、客观的分析和总结;

3.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。

在线完成

实验后一天

实验指导教师依据学生所写总结报告进行评分

15

课后延伸交 流

1.《楚辞》“香草美人之喻”的内涵;

2.认识《楚辞》其它篇目中象征体系的运用;

3.见微知著,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 “比兴”传统和意象批评。

在线完成

实验后一周

学生经过延伸阅读和思考后,撰述文字,并在线提交,实验指导教师评分

10